让教学成为艺术,让学习成为快乐——理学院物理课部阎旭东教授谈教学

发布时间:2012-12-31  阅读人数:

有幸到阎旭东老师课堂听课的学生,无不发出这样的感叹:听阎老师的课,循序诱导、丝丝入扣、诙谐幽默,犹如欣赏一首美妙的乐曲,如痴如醉,感觉《大学物理》这门课程不像学长们描述的那么难学。12月12日下午,物理课部教研室教研例会上,15位中青年教师有幸分享了这位在教坛耕耘了近四十年的老教授的教学经验。

乐于奉献,俯首甘当孺子牛

阎老师五十年代出生在一个高级知识分子家庭,自幼就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和环境熏陶,六十年代末期响应毛主席号召“有志青年到广阔的农村天地去,将大有所为”,下派到武汉远郊锻炼,白天虚心向农民大伯学习各种农业技术,晚上不忘看书学习。正是在三年下乡时期,阎老师深刻体会了艰苦的基层农村生活,和老百姓建立了淳朴的真挚感情,积累了丰富的基层工作经验。即使在读书无用论最泛滥的时期,阎老师也不忘加强学习,提升知识文化水平,回城后考入武汉师范学院(现湖北大学)物理系。回忆起在武汉大学在职研究生班的求学经历,阎老师为了学好《量子力学》、《数学物理方法》这两门课程,除完成老师布置的学习任务外,还做完了辅导资料上的所有习题,一天只睡2-3个小时,坚持了一个学期,最后两门课程取得全班第一的好成绩。毕业后,供职于湖北轻工职业学院(湖北工业大学前身)。八十年代初期,全民下海的浪潮吹到大学校园,很多不甘清贫的教师也放下教鞭,选择经商或者从政。阎老师也有一次从政的机会,当时学校后勤管理部门正缺少懂管理会经营的干部,承诺给阎老师学校伙食科科长的职务,阎老师回家和家父商量,没想到一贯慈爱和蔼的父亲这次发了脾气:教师就该好好教好书,当伙食科科长是不务正业!多年来,阎老师放弃了许多摆脱清平生活的机会,全身心投身入教学科研之中,自得其乐。近四十年来,阎老师一直耕耘在三尺讲台,甘于清平、乐于奉献,甘当孺子牛,把青春韶光奉献给了党的教育事业。

潜心教学,三尺讲坛竞风采

回忆起自己第一次走上讲台,阎老师现在还历历在目,记得拿到教学任务书后,既兴奋又不安,如何讲好第一次课?如何迈出当好大学老师的第一步?任务崇高而又沉重,记得为了讲好第一次《大学物理》绪论课,阎老师查资料、借阅书籍,足足花了3天时间,上课的前一天晚上睡觉都不安稳。上课时,面对一双双求知似渴的眼睛,阎老师眼神还是不敢正视学生,第一次课下来,紧张得满头大汗。阎老师课后的总结是:备课还不够充分,没有能够把自己懂得的内容想办法让学生搞懂。

对于教学经验,阎老师谈得最多的就是:认真备课,吃透教材。如何算得上吃透教材呢?阎老师是这样理解的:就是如何把教材的内容从同学们的角度让学生弄懂,把书本语言变成自己的语言,不光是老师自己搞懂。给学生讲课,就要像平时唠家常一样,让学生循序渐进的学习新知识。这就需要老师们想办法、下功夫。阎老师在这方面有两个“法宝”:一是多用形象比喻,把难懂的知识要点用大家容易接受的比喻来类比。例如在讲授量子力学中物理量量子化的特点,有能量量子化、角动量量子化、轨道量子化、电荷电量量子化等等,这个内容学生以前完全是陌生的,而且和经典力学思想是格格不入的,很不好理解,阎老师就比喻:所谓量子化就好比我们到超市买糖果,糖果是一颗一颗的,顾客不能拆成半颗半颗的,学生很快对“量子化”这个概念心领神会了。又如在讲授波动光学中单缝衍射半波带这个概念时,很多老师很犯难,阎老师就列举一道很简单的数学题让同学们观摩:求和S=1+2+3+4-1-2-3-4+5+6+7+8-5-6-7-8,这道简单的数学题,可以两两数据求和得到结果,但繁琐麻烦。如果我们把数据分组后,将会得到4组有规律的数据,两两相邻数据相“PK”,将会大大简化运算过程,得到正确结果,这里将数据分组的过程就是“半波带”的思想,同学们通过这个例子很快领会了半波带这个概念。第二个法宝就是多归纳总结,把教材零散的内容提纲挈领的总结出来,让同学们抓住教材重点,有的放矢地高效率学习。狭义相对论是近代物理学两个重要分支之一,同学们学完之后不甚了解其内容,阎老师就用“一二三四”加以归纳,即一个中心内容(高速运动条件下的相对性),两个重要假设(相对性原理、光速不变原理),三个公式(坐标变换、时间变换、速度变换公式),四个效应(同时的相对性、长度变短、时间膨胀、质量增加),这样让学生顺着这个提纲,很有条理地对狭义相对论加以学习和理解,也特别容易记忆。总之,就是让同学们在潜移默化中接受知识、在愉快氛围中增长学习技能。

两个小时的教研会,阎老师毫无保留地给物理课部的中青年教师作了一场精彩的报告,使老师们都受益匪浅。